• 书记邮箱:0817@usts.edu.cn
  • 院长信箱:wdcsz@usts.edu.cn
  • 首页
  •   >   新闻动态
  •   >   正文
  • 首页

    2025级新生见面会院长致辞|陈卫东:在科技激荡的浪潮中成为卓越教育人

    发表时间:2025-09-15  浏览次数: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在这清新明亮的九月里,我们因为教育、因为心理学、因为对人的深切关怀而相聚在科技大学教育学院。首先,我谨代表学院全体师生,向来自五湖四海的应用心理学本科新生、心理学学术型硕士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型硕士新生,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祝福!

    今天,你们迈入大学与研究生阶段的起点,踏入一条横跨科学与人文、链接技术与社会、通往个体与群体心灵世界的道路。时代把你们推向了一个激动人心的前沿:人工智能深度赋能教育,脑科学与心理学交相辉映,数据与证据改变了教育决策的逻辑;与此同时,社会节奏加速、文化多元交织,未成年人、大学生、职场群体的心理健康成为国家与家庭最牵挂的主题。你们所选择的,不是一门“好看”的学科,而是一份“要紧”的事业。

    大学,既是书本的海,也是实践的途;既是自我成长的场,也是公共精神的熔炉。有人说,教育是点亮灯、架起桥;心理学是看见人、理解人。而在科技大学的教育学院,我们愿与你们一起,把“灯”点在数据背后,把“桥”架在技术与温度之间。愿你们以科学为骨、以人文为魂,以实践为路、以伦理为界,在知识的天空与大地之间,走成一条有光的路径。

    我先简单地给大家介绍下我们的学院:

    苏州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成立于201812月,其历史可追溯到1980年成立的原苏州铁道师范学院教育教研室。学院设有心理系、学前教育系、教师教育教研室、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中心及心理与行为实验中心等教学和研究机构。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中心2020年获批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目前,学院拥有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应用心理学和学前教育(师范)两个本科专业。学院2018年获得教育硕士授予权,2021年获得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同年应用心理学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现为江苏高校品牌专业;软科排名全国第29名,A等级;为苏州科技大学入选五个中国最好学科之一。2023年,《管理心理学》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学院积极加强与国(境)外高校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日本、丹麦、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交流、教师互访和科研合作等活动。

    学院现有教职工60人,专任教师52人;其中正高职称6人、副高职称19人;博士46人,占比近86.5%;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省级以上人才项目十余人。

    近五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等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三十余项。出版著作、教材二十余部,在《心理学报》《教育研究》《心理科学》《NeuroImage》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两百余篇,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项1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9项。

    近年来,学生在全国高校大学生心理辅导课教学竞赛、“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全国高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论坛、“田家炳杯”全国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学技能大赛、江苏省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大赛、江苏省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等各类赛事获得各类奖项近百项;并获得省级集体和个人多项荣誉,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同学们,入学之初,我想邀请你们自问三题。

    第一问:我为何而来?为了成绩、文凭,还是为了在理解人、成就人的道路上,成为更好的自己。

    第二问:我将如何学习?把书读厚,广泛涉猎;把书读薄,洞见要义;把书读透,在问题中反复打磨,并把知识变成能力。

    第三问:我能贡献什么?让个人成长与国家需要相呼应,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时代坐标中,定位自己的专业价值。

    在接下来的学习与生活中,愿你们守住“四个敬畏”:

    敬畏生命:每一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宇宙;

    敬畏科学:证据先行,方法为王;

    敬畏边界:知所能为,明所不为;

    敬畏规律:尊重发展、尊重常识、尊重时间。

    也请你们打磨“五种能力”:

    发现与界定问题的能力;

    整合多源证据与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共情沟通与跨学科协作的能力;

    数智技术应用与伦理治理的能力;

    自我反思与迭代复盘的能力。

    再养成“六个习惯”:

    每日阅读,让思想不断增量;

    持续记录,让经验形成知识;

    规律运动,让身体成为学习的前提;

    高质量睡眠,让认知保持锋利;

    志愿服务,让专业直抵人心;

    同伴互助,让成长彼此成全。

    在人工智能与学习科学深度融合的今天,我们鼓励你们勇敢拥抱AIGC,用它加速文献综述、启发研究思路、辅助实践设计,但也要牢牢把握学术诚信与数据伦理:让技术成为能力的放大器,而不是判断的替代品;让人机协作的终点,仍然是对人的尊重、对真实的追求、对公共利益的守护。

    同学们,教育不是把水灌满,而是把灯点亮;心理学不是“解释人”,而是“成全人”。在可预期的不确定中,你们会遇见困难与反复,也会收获惊喜与突破。请相信,沉潜是一种速度,笃行是一种锋芒;请记得,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一瞬间的光亮,而是日复一日的微光累积。

    愿你们眼里有光,因科学而明;心中有爱,为众人抱薪;脚下有路,于实践生根;手中有器,以技术成事。愿你们既仰望星空,也脚踏实地;既怀抱热爱,也守住原则;既能在实验室里追问因果,也能在教室、在社区、在乡村,点起更多人的希望。

    新的学期,新的出发。让我们在科技大学的教育学院,共同写下属于这个时代的答案:让科学有温度,让教育有力量,让每一个人都更自由、更完整地生长。

    谢谢大家。祝大家学业精进、身心安健、前程似锦!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学府路99号 邮编:215009  联系电话:0512-67374069

    苏ICP备11028812 苏公网安备 32050502000334号

    Copyright ©2019 苏州科技大学.All rights reserved.